我们的节日•清明节 | 肇庆作家征文作品选登(八)
作者:肇庆市文联    文章来源:肇庆市文联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20/4/10

我们的节日.jpg



        清明节,缅怀我的母亲       

作者:谢玉清


清明节来临,缅怀我的母亲!

少年丧母的我,早已尝透了亲人离别之痛,当年我母亲心肌梗塞突发病故,终年48岁。那年我才13岁,正读初中一年级,兄妹四人,我排行最小,且嘴甜乖巧,最受父母宠爱,以至把我宠坏留下刁蛮任性的后遗症。

那年,我还未懂涉世,只知道失去母亲与哥哥姐姐们嚎啕大哭。还未懂得父母养育之恩未能报,还未懂得好好看上母亲最后一眼,还未懂得紧握母亲最后一次手,还未懂得之前好好善待母亲……留给我实在太多的遗憾!俗话说:“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少年丧母,中年丧偶,而我的家人都一一尝透了这种凄惨,父亲老泪纵横地看着还未真正长大成人的儿女,一下把最小的我搂在怀里,哥哥和姐姐们一捅而上搂着哭作一团,不一会父亲便晕了过去,这情景是何等的凄惨啊!

母亲去世那年,哥哥刚高中毕业出来工作,大家姐读高二,二家姐读初三,从此,母爱在我的心中划上了一个残忍的句号,从此,我只有在单亲的父爱中不断成长。也许是少年丧母的原因,也许是我喜爱阅读书籍,也许是我喜爱涂鸦文字,以至我常常孤独一隅地在日记的扉页上写上许多冷静而伤感的文字。

父母是城镇的国营企业职工。母亲一生勤劳节俭,品性善良,且最乐于助人,她乐于助人的美德在儿女心中永生。母亲在单位工作勤劳务实,记得常被单位评为“先进工作者”;在家她操劳家务,勤俭持家;待邻居和蔼相处,本来母亲的名字不叫好姨,街坊都称她“好姨”(即好心的阿姨)。母亲做得一手好的包子、饺子和糕点,总会分给左邻右舍的老少品尝,特别是住在我家前巷的那个孤寡老婆婆,人人都叫她“三婆”,母亲每次有好吃的东西都让我送给三婆一份,特别是喜庆节日,更服务周到,亲自为三婆送食上门。

母亲不但人缘好,还是一位好母亲,在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候,这年“六一”儿童节来临,我要参加“六一”文艺舞蹈表演,因为同学漂亮新款的裙子让我羡慕不已,而自己只有一条褪色的旧裙子,都是姐姐穿过的,羡慕之心使我达到虚荣的欲望,回到家后我马上嚷着要母亲给我买条新裙子,我的要求让节俭的母亲皱起了眉头,因为当时父母的工资并不高,哥哥刚出来工作,我和两个姐姐还在读书,生活经济负担较重,记得母亲身体不大好,常患支气管炎,也是令经济拮据的原因,但当时我极不懂事哭闹着要买。我的泪水极其有效,母亲不忍我伤心的样子而满足了我的要求,我的心可大乐了!那时候我还不懂关心母亲的病痛,母亲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。在我刚上初中一年级那年,母亲突然因心肌梗塞住院,想不到这一次的住院,成了我们母女永别之时。当我长大懂事后,悔之已晚!我是多么后悔儿时不懂事常带给母亲的不快,是多么的遗憾啊!这份内疚永远刺痛我的心。

现在清明节来临,而我却带着沉重的心情去缅怀我逝去伟大而又慈爱的母亲 。每每看见一双双出双入对的母子母女们,我既羡慕又伤感!现在我才怵然醒悟,我少儿时曾经给母亲造成多少的不快与伤痛!如果说,是母亲的生命作代价换来我的觉醒,这样的代价是何等残忍与沉重得令人无法接受。幸好,命运给予我改造的机会,从那刻起,我更加要懂得怎样善待我仁慈的父亲,用孝心去处弥补我对母亲的过错。

清明节扫墓之期,倍思我善良仁慈的母亲,愿母亲在地下安息!




        清明,想起外祖父       

作者:陈月婷


清明前的一场夜雨飘进我的梦,淋醒了隐藏在心底多年的遗憾和覆盖已久的凄凉。辗转难免,顿觉寒颤,一种惶恐怅惘的忧伤,仿佛在枕边诉说一个遥远哀婉的故事,清泪湿目,痛不可抑。

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”今夜,我想起了外祖父,外祖父离开已经十几年了,他在那次的意外中离去,我却因为工作的原因赶不及送他最后一程,至今心中仍存遗憾,一旦念起,心伤泪,愁更愁。

外公生前是都巷村方圆百里最有名的赤脚医生。他出生于30年代,自小爱读书,读书后继续学医。为了更好照顾家庭,学医毕业后,一直在家门口的一卡砖房里开设诊室,看病打针派药都是他一个人张罗。外公不仅会西医,还学了中医,常见一些病人找他看病,细心地为他们诊断,并且一再叮嘱禁口哪些食物的交代。外公给村民看病,对症下药,都是付诸医者仁心,诊金收得很微薄,比同行的收费要便宜,因此很多病人都来找外公看病。

外公一向很有个性,午饭时间决不会诊。外公的生物钟调得很准,什么时候做什么事,十分讲究。中午12点,外公准时开饭,刚摆好碗筷,夹到第一口菜的时候,就有村民在屋外叫看病。外公用肩膀上得毛巾擦了擦手,马上走出去严肃地说:“回去吃饭了再来看,午饭时间不会诊。”

“欧医生,我头痛不舒服,你给我看看吧”病人恳求道。

“正规作息,不要紧的,下午再来。”说完就把病人拒之门外,马上洗洗手回来吃饭。

其实,当时我觉得很奇怪:“为什么有钱都不攒呢?”

后来外婆告诉我:“这是外公的犟脾气,一旦认可的规则,不会轻易改变。”

外公对我们几老表的要求挺严厉,大家对他都心存敬畏。小时候,我一到暑假就到外婆家住。一天午饭时间,外公为我们几个老表做了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,外公知道我一向挑食 ,把我不爱吃的苦瓜夹到我碗里,用略带命令的口吻说: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,不能老挑食。”那时候我心里一点也不愿意,无奈地咀嚼着人生第一根苦瓜,忍受着难闻的味道,根本不懂外公的意思,外公却一本正经地说:“什么味道都得尝尝,不尝试怎能知道不好吃。”

外公是一个尤其讲究卫生的人,平时把家里和诊室打扫得一尘不染,每天至少把家院里里外外扫几遍,收拾得井井有条,要是谁乱丢垃圾,准会遭到外公严厉批评。也许外公是一个医者的缘故,他总把家里布置得很有书画艺术气氛,客厅和诊室的墙上挂满了装裱好的书画作品,院子里种满了花草,全是外公精心照料的。我读师范那一年,在学校练习书法,特意请书法老师写了一幅关于医学的诗句“宁可架上药生尘,但愿世上人无病。“把它送给外公,外公非常喜欢,如获至宝,特意装裱起来挂在诊室的主墙上。那一次,我是第一次看到外公嘴角上扬,露出微笑,笑得特别自然,那一次的微笑印记在我心中。

师范毕业后第一年的寒假,我姐妹俩一起经营了一个对联档口,体验人生第一次做生意,由于人生第一次出道,不敢对路过的客人吆喝生意,因此第一天做生意摆了一个上午还没有发市,正当心灰意冷的时候,一个熟悉的背影拖着一辆自行车来到眼前,原来是外公,他找了好久才找到我的档口,特意来照顾我的生意,临走前特意对我们说:“做什么事大胆一点,你不尝试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本事,加油!“那一句话好像打鸡血一样,给予我无穷的信心和力量。

如今,外公远走,成为一个永远的背影。清风魂,离人魄,断卷残言心伤逝,恋眷人魂路。曾经那一幕幕一桩桩的往事,在我脑海中因为想念逐渐清晰,像风铃般,在我耳畔回响。




        清明忆亲        

作者:郑婉凤


爷爷走了已经三个多年头了,每每到细雨绵绵的季节,总是要想起他。

他走的时候,我刚好怀有大宝,不能回家送送老人家,至今遗憾在心。他走之前,过得最后一个新年,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。当时,他已经神志不清,认不出人来。媳妇儿子已经要24小时轮流照顾他,端屎端尿。见到孙子孙女的时候,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。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尽孝心,多到他病床前陪陪他。

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,在家的时候,总是听母亲说起照顾爷爷的艰难。因为父亲在外工作,孝敬老人的事情,就只能落到母亲身上,两个叔叔白天要上班,所以母亲的任务可谓艰巨。脏累是肯定的了,最难受的是不认人了,发起脾气就像小孩子,无理取闹。屎尿总是拉在床上,给爷爷换洗是母亲最为痛苦的事情。幸好家里还有奶奶在一边看着。奶奶是真疼爷爷,最看不得爷爷不舒服的样子,总是督促着母亲伺候好爷爷。

老懵懂的爷爷跟我记忆中的爷爷,也有了很大的差别。以前每年回家,爷爷身体还康健,特别是耳朵很好使,每次叫门都是他先知道我们到了,奶奶才下来开门。爷爷最爱看军事电视剧,几乎每次看见他看电视,看的都是这类电视剧。他眼睛不好,总是靠着电视机很近。但是却不妨碍他看得津津有味。爷爷做了十几年的村党支部书记,是一名老党员。他见到我们,会关心我们在外面工作怎么样,关心国家现在对农民农村有什么好政策。

小时候,爷爷在我们的心里更是不可替代的存在。夏日的夜晚,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,不知名的虫子在唱着歌曲,这个时候,我们就搬几张小凳子围坐在爷爷身边,爷爷躺在竹编的躺椅上,边看着天空边给我们讲故事,《傻二娶媳妇》、《牛郎织女》、《薛仁贵征东》、《杨家将》、《七侠五义》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也最受我们欢迎的还是《西游记》。讲《西游记》的时候,爷爷规定一晚只能讲一个情节,可是每次讲完,我们都不愿意走,还是缠着爷爷多讲一点。那一段爷孙和乐融融的时光,至今珍藏在我心里。

爷爷在我们孙子的心里,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。他从小就无父无母,依靠这兄嫂过日子。在那个穷困的年代,他却一直过得顺心顺水,甚至说逍遥自在。他小时候跟村里请的私塾先生住一起,跟着先生学了不少字,算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。偏偏爷爷又长得一表人才,个子高瘦,五官俊秀,斯斯文文的,不知道迷倒了七里八乡多少姑娘。村里很多人都说不知道奶奶是积了几辈子的福才能嫁给爷爷,奶奶不仅矮个子,还塌鼻梁。听说,是爷爷的嫂子帮爷爷物色的奶奶。但是我长大后,不止一次听爷爷说过,要不是奶奶的好脾气和包容,他早上山当和尚去了。奶奶其貌不扬,但是有一双勤劳的手,并且奶奶特别爱爷爷,愿意纵容这爷爷悠闲过日子。在需要挣工分过日子的年代,爷爷可以不用下田干活,而是去小公园打纸牌。奶奶不仅地里还有家里一切都包办,还给爷爷生育了五个子女,并且一辈子过去了,两个人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。不能不说爷爷的嫂子是个相当有智慧的人,给爷爷找了一个再合适他不过的妻子。

爷爷最后的日子里,最难受的也是奶奶,从不责怪子女的奶奶,那段时间,经常责备母亲和叔叔们没有好好照顾爷爷,稍微离开早点都不行。奶奶那时候也已经照顾不了爷爷,只能靠媳妇子女,所以总是不满意他们对爷爷的照顾。可是又要上班又要照顾病人,时间一长,总是免不了这里那里做的不好。

2017年春节见过爷爷之后,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。母亲给电话来说,爷爷半夜爬起来,自己到阳台上去了。叔叔睡死了,不知道。爷爷早上就不好了,送到医院,住进icu,医生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,最终爷爷还是熬不住,离开了这个世间,离开了最爱他的奶奶。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往年热闹的清明节,今年因为疫情,注定墓前萧条冷落。不过子孙思念先祖的心情,不因外物而有任何阻碍,在家里插上几枝白菊,淡淡的清香,犹如我们对先祖的缅怀无处不在。



关注我们
肇庆文艺界微信公众号
首页- 文联概况- 各区文联- 文艺家协会- 文联动态- 通知公告- 文联大事记- 文联刊物- 文艺名家- 文艺展厅 - 财务公开
肇庆文艺界微信公众号